|         1月29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2年度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沪教委高〔2023〕2号),认定344门课程为2022年度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其中优质在线课程14门,线下课程140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19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32门,社会实践课程22门,示范性全英语课程17门。 我校25门课程入选2022年度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其中优质在线课程2门,线下课程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9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2门,社会实践课程1门,全英文课程3门。 入选课程名单如下: 
    
        
            | 课程类型 | 院系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 优质在线课程 | 经济学院 | 经济与社会 | 寇宗来 |  
            | 优质在线课程 | 公共卫生学院 | 现代医院管理学理论 | 黄葭燕 |  
            | 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 附属妇产科医院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与功能重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 华克勤 |  
            | 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 打虎亭汉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 柴秋霞 |  
            | 线下课程 | 化学系 | 化学与中国文明 | 孙兴文 |  
            | 线下课程 | 材料科学系 | 固体物理导论 | 梅永丰 |  
            | 线下课程 | 数学科学学院 | 现代概率论基础(I、II) | 谢践生 |  
            | 线下课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环境管理 | 包存宽 |  
            | 线下课程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数字信号处理A | 迟楠 |  
            | 线下课程 | 药学院 | 药剂学1 | 戚建平 |  
            | 线下课程 | 护理学院 | 健康与护理 | 胡雁 |  
            | 线下课程 |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 非物质文化遗产导论 | 吕静 |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软件学院 | 虚拟世界:科技与人文 | 戴开宇 |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核科学与技术系 | 核电子学 | 张雪梅 |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生命科学学院 | 遗传学实验 | 皮妍 |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药学院 | 仪器分析 | 李嫣 |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基础医学院 | 人体的社交网络——共生微生物 | 张俊琪 |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汉字研究 | 胡文华 |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中级汉语视听说(上/下) | 王小曼 |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留学生高级汉语Ⅱ | 王蕾 |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外文学院 | 英语文学导读(下) | 段枫 |  
            | 社会实践课程 | 新闻学院 | 数字出版 | 张大伟 |  
            | 全英文课程 | 临床医学院 | 儿科学Pediatrics | 黄国英 |  
            | 全英文课程 | 临床医学院 | 眼科学(Ophthalmology) | 孙兴怀 |  
            | 全英文课程 | 核科学与技术系 | Introduction to Nuclear Technology | 沈皓 |   近年来,我校持续加大凸显教师数字素养和更好适应以学为中心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培育和推广,累计共有26门课程获得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称号,位列上海高校第一名。同时,我校7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混合式课程,位列上海高校第一名。        2023年,我校将继续推进各类本科课程的教学改革,支持优质课程建设,进一步发挥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推动教育信息技术从数字化向智能化变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教学新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