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名在页面底端)     “教学学术”(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即SoTL) 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厄内斯特·博耶于1990年提出,意在鼓励教师开展针对学生学习的学术性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公开分享以提高教学实践质量。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工作日益深入的开展,“教学学术”也越来越受到国内高校及其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为促进我校教学学术发展,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以解决教与学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教学研究,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2016年推出首届“教学学术分享日”活动,得到与会人员的积极参与和一致肯定。2017年第二届“教学学术分享日”活动,还邀请了兄弟院校教师与中心特邀研究员和研修班学员教师一起分享和探讨教与学的研究话题。 特此诚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交流! 时间:2017年12月20日(周三)全天      地点: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光华楼东主楼29楼2901室      主办: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议程安排(注:具体将根据实际情况更新) 上午 
    
        
            | 时间 | 主题 | 主讲人 | 内容纲要 |  
            | 9:00-9:40 | 基于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 蔡亮 生命科学学院 中心特邀研究员 第一期、第七期研修班学员教师 | 培养创新人才是大学对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近几年,主讲人基于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理科教学中进行了尝试。通过本活动,与会者可以了解主动学习理念的要点,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如何建设主动学习的模块,以及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并就相关教学如何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展开讨论。 |  
            | 9:45-10:15 | 服务学习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 洪浏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第八期研修班学员教师 俞志元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第五期研修班学员教师 | 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学习融入志愿服务的教学方法。通过在不同类型的社会服务中有目的地加入学习目标,服务学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满足社区需要并解决实际社会问题。服务学习课程为学生提供深入反思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社区责任意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加强了大学与社区之间互惠互助的合作关系,践行了高校社会责任,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报告采用1+1形式,介绍服务学习的理论及此类课程的基本结构,并基于复旦大学服务学习课程的实践,探讨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相关问题。 |  
            | 10:20-10:50 | 技术科学类新生的大学物理学习调研和应对策略 | 倪刚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心特邀研究员 第五期研修班学员教师 |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针对复旦大学技术科学大类新生,开展了大学物理学习情况的跟踪调研,重点聚焦学习困难的学生,探讨了可能影响其学习成效的多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  
            | 10:55-11:25 | “先学后导,自主互助”的导修制在医学统计学中的教学设计及评价 | 陈学芬 上海中医药大学 公共健康学院 教师发展中心特邀培训师 | 学生虽然认真地完成了《医学统计学》学习,但在实际应用时依然茫然无措,因此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重视学习成果?针对导修制的引入,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 本研究报告将介绍近年来在该课程中的一些探索,包括微课程、导修制结合案例等,探讨基于真实情境的导修制的教学设计及评价,积累有效的教学经验。 |   下午 
    
        
            | 时间 | 主题 | 主讲人 | 内容纲要 |  
            | 13:30-14:00 | 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探索与实践   | 戴开宇 软件学院 中心特邀研究员 第一期研修班学员教师 | 新工科教育理念从今年2月的“复旦共识”中提出,以应对新经济发展需求,采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模式新技术,强调培养具有良好工程素养、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引发了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本报告基于主讲人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探讨教师如何应对以符合新工科理念下的师资要求,如何面向新工科特色进行课程改革与教学设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可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  
            | 14:05-14:35 | 基于混合式在线课程的线下评价设计 | 郑咏滟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第一期、第七期研修班学员教师 | 写作教学一向是外语教学中的难点。如何在人数多、任务重的写作课堂实施互动式的写作实践是本项教学改革希望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报告基于主讲人在英语论文写作课程中进行的混合式在线课程实践,着重讨论写作教学中促学评价的学习理论;探索如何在混合式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评价循环”;分享线下线上结合的评价活动设计与实施经验。 |  
            | 14:40-15:10 | 基于留学生感知的教师跨文化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 丁妍 高等教育研究所 中心副主任 杨蓉蓉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随着复旦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迫切需要探究如何提升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提升跨文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研究以有效的教师行为为研究对象,从留学生视角进行了调研,实证分析跨文化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感知到的有效教师行为,为教师进行跨文化教学、提升跨文化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建议和参考。 |  
            | 15:15-15:45 |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验检验 | 董占海 上海交通大学 物理与天文学院 交大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 | 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大学物理深度学习的教学中,主讲人结合自己的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介绍 “黄金分割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的实验检验。在报告中会涉及到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多路教学闭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多维度评价等内容。 |        报名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