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改研究 

    复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第二届“教学学术分享日”活动
    发布日期:2017/12/22

           为促进教学学术发展,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以解决教与学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教学研究。20171220日,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光华楼东主楼29楼举办了第二届复旦大学“教学学术分享日”活动。在一整天的活动中,中心及其特邀研究员、研修班学员教师以及兄弟院校的教师向与会的40余位高校教师分享了一系列基于教学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且本次活动全程在校内进行了直播,受到与会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一致肯定。

    分享日上午,开展了“基于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服务学习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技术科学类新生的大学物理学习调研和应对策略”和“‘先学后导,自主互助’的导修制在医学统计学中的教学设计及评价”四个主题的分享交流。

    “基于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主题报告中,中心特邀研究员蔡亮首先介绍了主动学习的理念要点,然后分享了基于白板的分组讨论法在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中的实践,以及启发式实验教学在实验课堂中的实践,并分享了如何通过教学助力创新科研人才的培养。

    “服务学习课程的设计与实践”采用了教学发展1+1模式,先由第八期研修班学员教师洪浏介绍了服务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复旦大学服务学习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之后,第五期研修班学员教师俞志元结合其所开设的服务学习课程“社会创新与设计思维”,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估方面分享了她服务学习的课程设计方案。

        

    “技术科学类新生的‘大学物理’学习调研和应对策略”主题报告中,中心特邀研究员倪刚对复旦大学技术科学大类新生开展了“大学物理”学习情况的跟踪调研,重点聚焦学习困难的学生,分析了可能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多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先学后导,自主互助’的导修制在‘医学统计学’中的教学设计及评价”主题报告中,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特邀培训师陈学芬分享了‘医学统计学’这门课程的三次课程改革,重点介绍了如何基于真实情境的导修制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

    分享日下午,开展了“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探索与实践”“基于混合式在线课程的线下评价设计”“基于留学生感知的教师跨文化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验检验”四个主题的分享交流。

      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中,中心特邀研究员戴开宇结合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分享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探讨新工科背景下教师的自我提升路径。

    基于混合式在线课程的线下评价设计”主题报告中,第一期研修班学员教师郑咏滟基于“英语论文写作”课程中混合式教学的实践,重点分享了混合式课程的学习评价环节的设计与实施经验,探索如何在混合式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评价循环

    留学生感知的跨文化教学的有效性”主题报告中,中心副主任丁妍先介绍了教师跨文化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背景,以及通过访谈获得的留学生眼中老师教学的问题。之后,由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杨蓉蓉分享了她关于跨文化课堂教学中留学生所感知到的有效教学行为的实证研究,并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策略建议。

       

    最后,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验检验”主题报告中,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董占海结合“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介绍他所提出的“黄金分割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教学效果的实验检验,实施方法以及教学评价。


    上一篇:教育相关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内部交流通知

    下一篇:2018年度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汇报时间选择

    本文地址:http://cfd.fudan.edu.cn/yanjiu/1655.html
    图片新闻
    loading
    会员登录
    联系方式
    电话:55664497(教发业务)
    电话:65647637(在线课程)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29楼2904、2909室
    邮箱:jxcj@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