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改研究 

    第三届复旦大学“教学学术分享日”活动
    发布日期:2018/11/27

           (报名在页面底端)  

      “教学学术”(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即SoTL) 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厄内斯特·博耶于1990年提出,意在鼓励教师开展针对学生学习的学术性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公开分享以提高教学实践质量。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工作日益深入的开展,“教学学术”也越来越受到国内高校及其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为促进我校教学学术发展,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以解决教与学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研究,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从2016年起推出“教学学术分享日”活动,得到与会人员的积极参与和一致肯定。本届“教学学术分享日”活动,邀请海外高校和兄弟院校的教师与本校教师一起分享和探讨教与学的研究话题。

    特此诚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交流!

    时间:2018125日(周三)全天    

    地点: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光华楼东主楼29楼2901室     

    主办: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议程安排:

    上 午
    时间
    主题
    主讲人
    9:10-9:40
    问题导向的项目驱动型(POPBL)教学模式在新工科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以信息学院中芬联合教学创新实践为例
    郭星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9:40-10:10
    混合式教学实践及效果评价研究——以“生命科学导论”为例
    张霞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技学院
    10:10-10:25
    茶 歇
    10:25-10:55

    学习的导航——高效的线上学习设计

    余颖
    澳大利 La Trobe University
    教学中心
    10:55-11:25

    复旦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理解与体验

    海娜
    复旦大学北欧中心
    丹麦驻上海科技创业中心
    下 午
    时间
    主题
    主讲人
    13:30-14:00
    建构一致性原则下的混合式教学再设计与效果评价
    吴燕华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五期研修班学员教师
    14:00-14:30
    团队学习(TBL)中的小组决策研究
    林方雄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发处
    14:30-14:45
    茶 歇
    14:45-15:15
    PBL理念下的商务英语教学设计与研究
    赵珂、张洁
    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15:15-15:45
    促进学生自主科研的实验训练营项目设计与实施
    蔡亮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心特邀研究员

    问题导向的项目驱动型(POPBL)教学模式在新工科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以信息学院中芬联合教学创新实践为例

    郭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项目专员,复旦大学-芬兰图尔库大学硕士联合培养项目协调人。自2013年起参与全英文课程“项目管理与产品开发”教学,发表相关论文5篇。研究兴趣包括:交叉学科工程教育、教育管理与国际合作、跨文化教学等。

           信息学院《项目管理与产品开发》课由中芬教师团队开设,面向复旦大学-图尔库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研一新生,在新工科思想指导下,采用以问题为导向、项目为驱动、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动手练习、模拟设计开发产品模型、企业实地研讨等形式,让学生在跨文化项目团队中形成工程师设计思维。多年来,已有9个国家的154名学生参加过该课程,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学习成效基本符合预期教学目标。 
     
    混合式教学实践及效果评价研究
    ——以“生命科学导论”为例

    张霞,女,1974年生,博士。工作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技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微生物学实验室,副教授。承担国家级精品课程“生命科学导论”、上海市精品课程“生命科学实验探索”主讲教师,本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普通生物学实验”课程负责人,发表教学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级、市级和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多项,有丰富的教学经验。2016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三育人”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卓越教学奖。

    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生命科学导论”为例,实践和评价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效果。翻转基础知识,讲授更新内容,结合摸底、小测、课堂讨论、网络学习、大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措施,连续三年进行了混合式教学,参与学生人数526人。统计各维度数据,分析和总结学习规律和效果,在各因素中,网络学习综合表现是学习成绩最相关的因素。 

    学习的导航 – 高效的线上学习设计

    余颖,香港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任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 教学中心讲师,主要从事混合式及网络课程设计,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以及教学学术研究。此前曾任职香港大学教与学促进中心。

    为解决教师对学习管理平台的使用和设计中存在巨大的差距,该研究作者设计了以理论和实证为指导的学习管理平台模板。模板涵盖线上学习环境设计的四大关键因素:学生,学科知识,学习评估及社群建设,同时强调界面的简洁,清晰,高效,反应性及连贯性。模板在商学院的四门混合式课程中进行试用。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该文发现学生及教师对模板的易用度反响积极并表示未来将继续使用的强烈意向。
    复旦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理解与体验

    海娜,复旦大学北欧中心的研究员,本科和硕士专业是在丹麦奥胡斯大学的人类学系和中国学系读的。主要靠田野调查来研究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最近两年,在丹麦领事馆的科技创业中心当创新顾问,负责对中国教育体系和创业体系的研究。

    本次报告讲述一个来自芬兰的老师给工程专业的中国研究生教授创新创业的过程。通过这样的一个实例,我们来观察了解这个群体的学生如何把这些新的概念和方法吸收过来。中国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感受和西方文化中对创新创业的定义确实有不一样的地方。因此如果要成功地教授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话,光把从西方引进的概念直接拿来用到中国高校当中是远远不够的。
    建构一致性原则下的混合式教学再设计与效果评价

    吴燕华,198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正高级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生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主讲 “遗传学”、“基因工程实验”等课程,主持多项上海市级教学改革项目,共同主编教材获得“十二五规划教材”和“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2014年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理科组),2018年复旦大学“钟扬式好老师”。

    以遗传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为例,介绍线上课程的建设经验和线下课程的活动设计,对比传统教学和混合教学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和教学反思。
    团队学习(TBL)中的小组决策研究

    林方雄现任南洋理工大学教发处副主任。在过去的四年中,他与他的团队负责推行南大2020年教育策略中的成果导向学习(Outcomes-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和翻转式教学法。他的研究着重于学生小组协作,学生自评能力和成果导向学习。他之前在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执教11年,计算机专业。同时也是该学院教发处的成员,掌管师资培训。

    南洋理工大学许多学科都采用了麦克森(Larry Michaelsen)所创建的Team-Based Learning(TBL)。TBL是一个结构和要求非常清晰的翻转教学法。其中两个环节需要学生小组讨论并作出决策。麦克森在提倡TBL时,认为TBL的结构能够促使学生讨论的质量和数量随时间增进,从而使得他们的决策有所优化,朝向共识的方向发展。但是这个论点却甚少以质性研究的方式确认,特别是像在新加坡这样一个东西方文化聚焦的学习环境中,这类研究更有必要。本次分享意在介绍TBL并分享这个教学法对新加坡大学生学习和小组决策的影响。同时,也希望能够为使用小组协作的一线教师们提供参考,一起讨论如何促进TBL。
    PBL理念下的商务英语教学设计与研究

    赵珂博士,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高教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外语研究会副会长,国际青年应用语言学者联盟副理事长。兼任国际S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的编委。研究领域包括商务英语创新学习、跨文化研究、语言政策学术写作等。在国际SSCI与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专著一部《知识创新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学习研究》。主持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荣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

     

    张洁博士,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试。研究兴趣包括语言运用测试的信效度研究、主观题评分差异研究、综合英语写作效度及评分研究等。在Assessing Writing,《现代外语》,《外语界》等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语言测试论文多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编《(财经类院校)通用学术英语》初级和中级教材两部。

     
    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PBL)作为提升跨学科知识应用、高阶思维与语言沟通能力的教学模式为商务英语教育界所关注。讲座人将介绍PBL理论与实践研究,分析PBL在高校课堂应用潜力与挑战。分享基于真实教学环境的PBL教学设计案例与教学研究发现。揭示在PBL教学设计中学生认知水平、语言能力、任务与评价设计等情境因素的重要性。
    促进学生自主科研的实验训练营项目设计与实施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导,中组部青年千人,基金委优秀青年,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得主。复旦大学本科毕业,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博士,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博士后。

    通过BIOS课程探索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新模式。该课程的设计基于主动学习和科学教学的最新理论,主要面向刚完成大一学习的学生,以提高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课程目标。课程利用暑期中约5周的时间,以集中训练营的方式开展教学。四年来,不仅仅多个维度的教学评估表明该课程取得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而且明显促进了学生参与各类自主科研。

    报名指南


    上一篇: 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分享交流会(第四场)

    下一篇: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分享交流会(第三场)

    本文地址:http://cfd.fudan.edu.cn/yanjiu/1763.html
    图片新闻
    loading
    会员登录
    联系方式
    电话:55664497(教发业务)
    电话:65647637(在线课程)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29楼2904、2909室
    邮箱:jxcj@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