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服务 > 教师进修 

    2025年春新时代高校教师融合式教学公益进修项目选课说明
    发布日期:2025/2/15

     课程名称:微电影与微时代

    课程简介:本课程选择交叉融合、切身可感、紧扣个人和时代认知探讨的微电影案例,以人性、爱情、成长、老年、人文地理等五大专题,每专题3-5部微电影的形式将微电影按照题材与探讨主题的不同进行分析与解读。

    直播时间:周三15:25-17:05(其中第5(3月19日,以下请依次类推)、7、9、11、13为超星平台自主在线学习,不提供直播)。

    选修说明:混合式课程,面向所有年级、所有专业的通识美育课程。考核包括20%在线学习和作业+10%课堂互动考勤+70%期末影评/视频论文/人工智能体(三选一)。

     

    课程名称:半导体物理(H)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半导体能带论、半导体载流子统计、半导体载流子输运、非平衡载流子、pn结、异质结、金属-半导体接触、双极型晶体管基本工作原理、半导体表面与MIS结构、场效应晶体管基本工作原理。通过教学希望学生能理解半导体中电子运动规律和特点、半导体的基本电学性质和其在半导体基本器件中的应用,为系统学习半导体器件原理课程打下基础。

    直播时间:周一10:50-15:10,周三13:30-15:10,

    单周线上预习(https://cv-p.chaoxing.com/tm/#/catalogue?courseId=246803415),

    双周课堂直播互动。

    选修说明:学过半物,大学数学,大学物理;期末需要提交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程收获,平时的观看记录与出勤一并计入终期考核。

     

    课程名称:虚拟世界:科技与人文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虚拟世界以及与之相关的计算机和人文知识。内容将主要包括虚拟世界相关的概念和典型应用;构建虚拟世界的关键计算机技术和应用,包括元宇宙、扩展现实、互联网、人工智能、Web3等,培养相关计算思维,如仿真思维。课程也探讨虚拟世界中的社会人文问题,将人文精神的探讨作为贯穿整个课程的重点。

    直播时间:周二18:30-20:10,第4、7、11、15周自主在线学习。

    选修说明:混合式教学,针对各个专业的本科生的通识选修课程。对参与进修学习的老师考核如下:平时成绩(40分),由课程视频观看(20分)和其他形式的课程参与(20分,比如讨论版,教学研讨活动的参与,可以从期末论文的阐述中体现)组成:期末学习心得的论文撰写 (60分), 对课程专业理解相关阐述占30分,对教学设计(包括内容组织,目标、活动、评测,支持等教学教学设计要素)的相关阐述占30分。   

     

    课程名称:社会创新与设计思维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社会创新的理论和方法,设计思维的方法论,学习掌握如何分析社会问题,并如何设计解决方案,实现社会创新。

    直播时间:周一10:50-12:30。

    选修说明:期末提交课程收获报告和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动物考古学

    课程简介:动物考古学是结合生物学、生态学、考古学等理论、方法,通过分析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来了解过去动物与人关系的一门学科。本课程将首先通过介绍动物考古的发展简史、理论、方法,辅以实践教学,建立动物考古学的基本知识框架,再聚焦狩猎采集、动物驯化、人地关系等重大命题、前沿课题,以专题形式授课,并通过研讨的形式,培养学生动物考古学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深度,把握动物考古学发展的趋势与走向。

    直播时间:每周二10:50-12:30(第5、6、12、13、16周为实验室实践和学生汇报,不提供直播)。

    选修说明:期末提交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程收获小结,平时的观看记录一并计入终期考核。

     

    课程名称: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

    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计算机领域新兴的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是多种计算机基本理论和技术的融合体,包含编码学、密码学、分布式、共识机制、P2P(Peer to Peer)网络、编译原理等。其特性可以在不可信的环境中,通过适当的激励来构建信任,降低交流和互信的成本,可以改变、优化现有行业的运行逻辑、规则,是数字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直播时间:每周一13:30-17:05(6789节) 混合式教学,单周线下(直播),双周线上(超星平台自主在线学习,不提供直播)。

    选修说明:考核要求:10%平时+20%作业+30%项目报告;提交教学设计优化与分析40%。

     

    课程名称:病原生物与人类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面向各专业大学生的通识核心课程(非医学专业课程),兼顾文理医工各专业学习者的接受能力,采用线上/线下,讲座/研讨/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本课程以病原生物及其感染性疾病危害人类健康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历史、地理、社会和生物学相结合的维度来理解病原生物与人类及自然的关系,思考人类迁徙、疾病流行和人体免疫、遗传、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改变之间的相互影响,理解动态演变中的病原生物及疾病的概念,认识到保持人和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保障人类、动物和环境的健康,关爱弱势群体,尊重生命价值。

    直播时间:每周三18:30~20:10(11-12节),其中第6, 9,11, 15周安排了在线学习(超星学习平台),不提供直播。第3周安排实践学习,不提供直播(将由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简短小结,在第4周的课程中和老师们交流)。

    选修说明:通识教育课程,对参与进修学习的老师考核要求如下:1.课程学习和测试参与度40%;(自我评估观摩学习完成度,如观摩课程数量、参与讨论情况等,作为课程评价参考)

    2.混合式教学设计表1份40%并请AI进行优化(要求1:需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测评等内容。要求2:请提供原始版和AI优化版,或者反过来请AI协助设计,并在AI设计基础上教师进行修正,需要提供前后2个版本);

    3.课程观摩学习小结20%;另有特别加分,如参加课程实践和教学研讨活动。

     

    课程名称:软件安全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软件安全的基本原理,以主流LinuxX86平台作为演练平台,介绍主流软件攻防技术与工具原理,并在商用系统上进行攻防演练。

    直播时间:每周一早上9:55

    选修说明:课程攻防实验占最终考核50%。期末考试占50%

     

    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H)

    课程简介:细胞生物学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在复旦,62年即由项维开始讲授“细胞学”课程;78年后成立了教研组,持续至今。2008年课程获评上海市精品课程,2023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1)能勾画细胞生物学学科体系的轮廓,并概述相关知识点;2)能举例说明细胞及亚细胞结构如何参与不同的生物学过程;3*)能解释组织、器官水平变化所对应的细胞水平变化;4*)对与疾病发生、发展有关的细胞生物学过程具备好奇心。目标123学分班的基本要求,达到后给予课程及格的成绩。课程定位于帮助学生完成细胞生物学知识体系构建(目标1-3),培养科研的信心和兴趣。在平行班(5学分)授课时,将目标34修改为:3)能解释并简单评价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论文;4)对前沿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具备好奇心。5学分班的授课强调高阶性和挑战度,鼓励学生研读英文科研原文并进行分享。

    直播时间:每周二 9:55-12:30 课堂直播互动,隔周周日的下午为5学分的讨论课(直播或录播)。

    选修说明:学过“现代生物科学导论”;期末需要提交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程收获,平时的观看记录一并计入终期考核。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2024年春新时代高校教师融合式教学公益进修项目选课说明

    本文地址:http://cfd.fudan.edu.cn/quyu/jsjx/2548.html
    图片新闻
    loading
    会员登录
    联系方式
    电话:55664497(教发业务)
    电话:65647637(在线课程)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29楼2904、2909室
    邮箱:jxcj@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