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关于推进在线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实施办法
(2018年9月25日经复旦学院院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根据《复旦大学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的总体规划,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我校在线课程建设和混合式教学改革,加强对在线课程的统筹管理与规划布局,特制定本办法。
一、 在线课程建设类型
复旦大学在线课程建设方式分为学校牵头建设和教师自主建设两类。学校牵头建设课程主要涉及通识核心课程、学科特色课程等,教师自主建设课程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适用于其他所有课程。
二、在线课程建设目标
坚持“建用结合”的原则,通过校院两级联动机制,实现三类在线课程建设目标。
(一)面向全国高校和社会推广复旦教育品牌。集中力量推进通识核心七大模块课程、学科特色课程等的在线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复旦品牌课程的社会影响力。
(二)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拓多专业学习渠道。加快推进跨校辅修专业和第二专业等的在线专业建设和改革进程,打破授课时空限制,为更多学生开展主修专业之外的专业学习提供机会。
(三)提升校本课程教学质量。推进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改革,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在线课程建设任务和支持政策
(一)建设经费。学校牵头建设课程中,通识核心课程由学校和合作行业公司出资建设;学科特色课程由院系和学校共同出资建设,学校根据院系实际支持额度,按1:1给予配套,学校最高配套不超过7.5万元。教师自主建设课程以立项方式管理,通过立项的课程由院系用常规教学经费支持建设,学校配套支持1-2万元/项。
(二)专项绩效。对完成在线课程建设并通过验收的课程负责人及其教学团队,给予一次性建设期专项绩效(学校牵头建设课程基础标准:1万元/学分,教师自主建设课程基础标准1万元/门)。对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课程负责人及其教学团队,在正式运行后的前3个开课学期,给予运行期专项绩效(基础标准:0.5万元/门)。对获得国家或上海市级在线课程荣誉称号者,另按规定给予奖励绩效。各教学单位在线课程建设和改革情况纳入本科教学绩效考核。
四、在线课程建设规范
(一)在线课程版权。教师以复旦大学教师身份主讲的在线课程属于职务作品,版权归属学校或教师本人所有,不可转让或共享给第三方。学校自2017年5月与北京超星尔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除该公司外,学校尚未与其他相关企业签订官方合作协议。各单位和教师在与其他相关企业开展在线课程合作开发建设前,应及时向学校教务处报备,获学校许可并确认版权归属后,方可开展建设。学校享有对复旦大学标志的名称权和注册商标专用权。在线课程使用学校标志即代表该课程由复旦大学开发制作,须获得学校许可后使用。
(二)建设和改革过程管理。学校牵头建设课程由学校统一策划和推进。教师自主建设课程按照《复旦大学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管理办法》进行规范管理,明确工作流程和任务要求。
(三)摄制服务商管理。为保障学校和教师权益,对承接我校在线课程的摄制公司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识核心课程等合作建设课程,由战略合作公司承担摄制服务;其他由学校或院系出资建设的课程,需在校方认可的在线课程摄制服务商中进行选择(具体详见《关于规范课程视频摄制服务供应商的通知》复旦教通字[2017] 23号)。
本办法由本科生院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