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1日上午,学校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哲学学院张双利教授为第九期教师教学发展研修班学员以哲学原典类课程为例进行深层学习的案例分享。在场研修的老师深为张教授对教学的热情和投入所打动,也从她的分享中获得很多教学上的启发。
张双利教授以开设的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导读类课程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类课程为例,分享了这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明确为四个层次:绝对不能把哲学经典简单化或庸俗化,培养学生阅读哲学经典著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直接阅读哲学经典著作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
围绕这些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展开必须是真实的,双向投入的。学生投入方面抓住六个环节:根据提供阅读书目课前阅读,课上参与,课后复习,自主参加讨论班(非强制),提交读书报告,复习准备考试。老师投入方面抓住三个环节,备课、讲解和课后帮助。讲解包括文本本身的结构与线索,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文本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课后帮助包括办公室时间,读书小组,还在周末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组织特别讨论班、并坚持自己批改读书报告并给予个性化的反馈,试卷也由她自己批改,而不是由助教代劳。
张教授说,复旦的学生有准确的评判能力和强大的吸收能力。教师要注重怎样把深刻而复杂的内容清楚地呈现给学生,怎样把学生领上直面学术经典的道路。给学生作业个性化的反馈是非常耗时间的事情,但是非常值得投入的,因为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同学从中受益并逐步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