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改研究 > 教学学术分享日 

    第五届复旦大学“教学学术分享日”活动
    发布日期:2020/11/26

     (报名在页面底端)  

      “教学学术”(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即SoTL) 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厄内斯特·博耶于1990年提出,意在鼓励教师开展针对学生学习的学术性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公开分享以提高教学实践质量。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工作日益深入的开展,“教学学术”也越来越受到国内高校及其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为促进我校教学学术发展,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以解决教与学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研究,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从2016年起推出“教学学术分享日”活动,得到与会人员的积极参与和一致肯定。本届“教学学术分享日”活动,邀请兄弟院校的教师与本校教师一起分享和探讨教与学的研究话题。

            特此诚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交流!

    时间:2020123日(周四)全天    

    形式:在线     

    主办: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主持:丁妍(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

    议程安排:  

     

    学生真的有参与到课堂吗?—一项基于课堂观察的合作研究

      许瑜函,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培训与教学研究工作。目前已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微格教学、教学研究方法等多个主题的培训。教学研究关注教师发展,学生学习,承担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和基金课题,研究论文多次获医学教育年会奖项。

      学生课堂参与和投入为深度学习发生提供可能性,然如何去衡量学生的实际参与是教师面临的难题,亦是研究者面临的难题。本研究采用一线教师与教师发展专业人员合作研究模式,通过走进课堂,尝试多方法观察课堂,搜集多元数据以回答这一问题。研究发现,学生的参与投入与教师的问题设计密切相关,学生迫切需要课堂参与方式方法的支撑和指导。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教学内涵的设计是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

    大学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特征研究—S校为例

      邱意弘2邱意弘,工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副教授、培训师。曾在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工作多年。研究兴趣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学习评估、高等工程教育。

      今年春季学期S校开展了大面积的在线教学,当时教师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能像面授时实时了解学生整体的学习状况。因此,不少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调整了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本研究关注的是因教学条件改变而引起的教学行是否及如何影响教学理念。本次报告将分享从问卷调查及访谈中得到的研究发现,探讨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在线教学或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

    疫情期间线上服务学习实践与反思——艺术与心灵课程

      陈侃 ,复旦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复旦大学教师教发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讲课程:艺术治疗,艺术与心灵服务学习,咨询心理学,心理分析与中国社会。主要研究方向,儿童艺术疗愈,儿童心理教育。主要教学研究:研究型教学,Rubric教学评估。

      艺术与心灵是通识教育模块下的服务学习课程。课程在教授艺术治疗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之上,着重于学生的心灵发展。课程讲授艺术治疗专业知识,并通过艺术疗愈小组体验促进学生心灵的探索,学期后半段则带领学生根据所学及所体验来展开以心灵发展为目标的社区艺术与心灵服务实践。疫情期间艺术与心灵课程开发了线上学习与线上服务的形式。本研究通过质性材料,对特殊时期线上学习过程与效果,及线上服务效果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呈现了学生如何在特殊时期,通过线上小组活动发展自我状态的觉察、实现对多重自我的接纳;以及如何通过小组和服务中,与他者的接触,实现放空偏见、共情他者、转换视角、包容多元观点,从而促进个体与他者的和谐关联。

    “服务学习”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成效研究

                            ---以“科技服务创新与智慧养老”课程为例

      陈虹霖,复旦大学社政学院院长助理、社工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导。兼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老年社会工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专委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福祉科技专业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服务学习”课程首批开课教师。

    针对部分高教实践重理论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以及理论实践分离的困境,课程结合养老领域的热点难问题,采用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教学方法,尝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学生对现实社会的了解,进行有效的价值引领,从而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综合能力。本课题评估了学生在课堂讲授、社区服务与反思三个模块中,激发其自主学习,在老年识能、自我效能、社会责任感、知识素养以及个人素养等方面达到个人全面成长的具体效果。

    以课堂评估促课程思政融入——“学术英语”课程为例

      张洁,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大学外语教学部主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测试与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外文学会会员。主要从事语言测试和语言教学方向的研究。在《Assessing Writing》《现代外语》《外语界》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语言测试研究论文多篇,出版专著1部,学术英语教材3部。主要教授大学英语、职场英语等课程。曾多次获上海财经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荣誉称号并获第九届“教书育人标兵”称号。

      课程评估的设计与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基于“以评促学”和“建构协同”理念,上海财经大学学术英语课程利用多维度、过程化和师生共建标准的课堂评估体系的设计,有效促进课程思政元素在课程中的融入。此次报告将主要分享本课程中思政元素的界定、教学任务设计和评估体系构建,并结合学生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访谈和课堂观察数据验证评估的促学效应。

    引入“过程戏剧”的英语口语教学实践研究

        向丁丁,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高级讲师,副主任。学术研究方向为英语戏剧文学。长期从事英语口语和口译教学,主持“实用交际英语口语”和“英语口译”两门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建设课程暨复旦大学精品课程,出版相关教材三部。

      作为传统交际教学法的补益和革新,我们在英语口语课堂中进行了引入过程戏剧的改革。即在由教师组织、学生主导的工作坊中完成围绕戏剧生产全过程(从选材、创作、排练、表演到反思和评论)的一项复杂交际任务。后续的访谈调研表明,参与此项任务使学生得以与复杂文本、合作伙伴及指导教师发生深度互动(interactive learning),获得同伴学习(peer learning)、互相评价的正面经验,获得语言行事(doing things with language)的浸入体验,并获得深度学习的后续动力。

    “医学生理学”在线课程建设相关研究

      王蓉,日本筑波大学医学博士,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系副教授。主持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二项。主讲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生理学»2019年度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之星称号。研究兴趣包括自主神经生理学和基础医学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等。学科和医学教育学研究成果在国外核心学术期刊(SSCI/SCI检索)ACTA PHYSIOLOGICA, Adv Physiol Educ, BMC MEDICAL EDUCATION等发表。

    分享山东大学医学生理学在线课程建设相关研究缘起和过程结果,并进行讨论。内容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医学生理学理论课教学模式和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学习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目前推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研究探讨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对不同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是否具有差别,拟寻找提高目前教学方法的途径。第二部分:如何合理使用医学生理学虚拟仿真实验?基于虚拟仿真实验在医学基础实验课程中的推广应用,其优势显而易见,然而,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使用虚拟仿真实验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报告从非教育学专业背景的学科教师视角,运用实证量化方法研究上述具体问题,探讨专业学科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以国际规范化的学术论文形式呈现,同时关注如何实现教学研究结果的实践意义。

    基于以学为中心的“基础护理学”课程设计与评价

    吴明,复旦大学护理学院高级讲师。负责《基础护理学》、《护理美学》课程教学。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4部,参编教材及相关专业书籍10余部。负责及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在上海市教师教学法评优活动和上海市教委教师教学研究课题评比中获三等奖;第一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课程思政教案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1年和2016年中国医学教育和医学教育管理百篇优秀论文三等奖;首届“人民卫生出版社创新杯”护理综合大赛的筹划、命题和仲裁工作;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评审专家。

    报告了基于以学为中心的“基础护理学”课程设计与评价。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质量。课程改革一学年后,问卷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六个维度学习目标设立有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学习评价;对课程教学所应用的十项教学活动和四项测评方式是否有助于某项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了自我报告;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和基于案例的技能考核成绩,第二学期较第一学期有显著提高(p<0.01);进一步分析,学生两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变化值比上一届学生也有显著提高。

    基于LCCD理念和一致性建构原则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效果评价

    ——以“临床药学技能与实践”为例

        马国,博士,复旦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与药动学研究。近年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其中国自然面上项目3项,上海市卫健委面上项目2项,中华医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上海市教委等教改课题9项;发表论文55篇,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专著15部。荣获上海市、复旦大学教学成果奖3项,国际国内优秀论文奖8项;荣获“一健康基金”和上海医学院优秀教师奖。现为中国药学会循证药学专委会、医药生物分析专委会等10多个学会委员;担任CDM8个杂志编委。 

      本报告以临床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临床药学技能与实践》为例,针对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反思问题,按照“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和“一致性建构”课程设计原则,以学生学习成效和职业胜任力为导向,梳理教学情境,分析教学挑战,采用有意义学习分类法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从核心知识、学以致用、触类旁通、人性维度、志趣情怀、学会学习六个维度,对该课程的教学愿景、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测评进行教学设计、实践,并通过问卷调研进行反馈和评估。结果表明,通过基于LCCD理念、一致性建构原则的课程改革、体验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多种促进主动学习的活动以及技能实训等多种测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效,促进了学生全面、主动、持续、深入、有意义的学习,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了教师教学质量,在实现有效教学的同时,大大促进了临床药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总之,基于LCCD理念和一致性建构原则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启发性、先进性、引领性和示范性,值得推广应用。

     报名指南


    上一篇:第六届复旦大学“教学学术分享日”活动

    下一篇:第四届复旦大学“教学学术分享日”活动

    本文地址:http://cfd.fudan.edu.cn/yanjiu/fenxiang/2054.html
    图片新闻
    loading
    会员登录
    联系方式
    电话:55664497(教发业务)
    电话:65647637(在线课程)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29楼2904、2909室
    邮箱:jxcj@fudan.edu.cn